眼下,车水马龙的都市呈现一片繁荣景象。但在这片繁荣中,拥挤的人群正滋生蔓延着一种称之为“拥挤综合症”的隐患,特别需要人们予以高度警惕。
所谓“拥挤综合症”,其实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疾病,但它又比许多真正的疾病表现形式更复杂多样,并且涉及到社会、心理和生物的致病因素的各个方面。首先,从社会致病因素来说,拥挤造成的环境污染、噪音和交通不畅等,使得疾病容易传播,头脑容易发胀,性情容易急躁,也容易造成疲劳、心悸、胸闷,甚至呼吸不畅之感。其次,从心理致病因素来说,长期处在拥挤环境下生活的人们,由于高度的紧张与焦虑不安,容易导致心理状态失衡。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为什么有人在拥挤的车上火气大,常为一点小事而争吵,甚至动手动脚。其实,这正是由于拥挤使人们大脑皮层调节功能紊乱,进而出现心理障碍,易产生异常兴奋感的结果,若有不慎便一触即发。再其次,从生物致病因素来说,拥挤情况下既可因人多而杂,空气中混杂各种细菌与病毒;又可因人的热量积累而不易发散,造成环境温度升高,有利于细菌与病毒活力增强,这样细菌与病毒便容易侵入人体,造成疾病传播或流行。
根据医学专家研究的结果显示,“拥挤综合症”突出的表现除感染性疾病增多外,最典型的是都市里患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神经衰弱、精神心理失常的比例显著高于相对宽松、平静和自然的农村人群。
可见,“拥挤综合症”是一个较为复杂且又隐蔽性强的城市人群中的隐患,绝不可掉以轻心,必须加以预防,从三点着手:一是要加强城市建设、改善交通、住宅和公共场所、文化娱乐场所的设施状况,同时把计划生育措施落到实处,以使人口密度逐渐降下来。二是城市居民在当前拥挤的环境中要注意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,养成谦让、礼貌的文明习惯,培养沉着冷静的精神,以减少拥挤对心理的影响和负性作用。三是有时间可到乡村田野多走走,以呼吸新鲜空气、松弛绷紧了的大脑神经,使失衡的心理恢复平衡。
总之,“拥挤综合症”关键在于防,方法和形式还可更多样化些。